近日,遗传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PLoS Genetics》(5年影响因子7.48)发表了我校关于细胞骨架组装过程对稻瘟病菌内吞和致病力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 MoCAP Proteins Regulated by MoArk1-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Coordinate Endocytosis and Actin Dynamics to Govern Development and Virulence of Magnaporthe oryzae "(http://dx.doi.org/ 10.1371/journal.pgen.1006814)。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我院亚洲版bet3365娱乐场官网博士生李连伟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后陈小林为共同第一作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正光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彭友良教授为通讯作者。郑小波教授、张海峰副教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的Ping Wang教授参与了该研究。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毁灭性病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约30亿公斤的粮食损失,给全球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养活6千万人口,严重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该病菌识别水稻后产生的附着胞发育成侵入钉侵入水稻细胞,分化成侵染菌丝,同时破坏水稻的免疫反应引起水稻发病,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图:稻瘟病菌MoCAP协调内吞和肌动蛋白动态组装控制发育和致病力
该研究发现稻瘟病菌的肌动蛋白加帽蛋白复合体MoCAP(MoCapA/B)协调内吞和肌动蛋白的动态组装控制病菌的孢子形成、侵染菌丝的扩展及致病力,进一步发现肌动蛋白调控激酶MoArk1对MoCapA蛋白第85位的丝氨酸和MoCapB蛋白的第285位的丝氨酸进行磷酸化修饰,进而负调控MoCapA和MoCapB的生物学功能,同时证实细胞膜上PIP2结合MoCapA和MoCapB调控附着胞阶段的肌动蛋白的动态组装,控制附着胞的侵入寄主的能力。该研究通过对稻瘟病菌侵入水稻及其在水稻细胞内扩展机制的解析,拓展了人们对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认识,同时对防治稻瘟病新型药剂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